想必皇上正在审阅奏折罢?
想到年迈的皇上还需劳心费神地处理众多国家大事,而自己却因不懂事而给皇上添乱,解缙顿感惭愧。
正如朱怀所言,他深受皇上提拔,尽管资历尚浅,皇上却力排众议将他提升至翰林院庶吉士之位。
自己非但未能感恩戴德,反而对皇上有所指责,岂不是令皇上心寒么?
这不正是朱怀所说,作为臣子而不忠不孝的典型表现吗?
他曾是一甲进士,在洪武二十一年参加皇城科举考试时,曾在远处瞻仰过那位苍老的背影。
那时他解缙便立下誓言,定要竭尽全力,为大明,为皇上奉献一生。
然而当皇上给予重任之际,自己又如何回报呢?
思绪迅速转向朱怀身上,刘三吾曾告诫他,朱怀的身份绝不简单。
然而今日他询问翰林院的一些资深学者时,他们只冷冷地说朱怀是个商人,但在提及朱怀时,这些翰林院的老学者无不咬牙切齿。
解缙在翰林院资历尚浅,加之眼高手低,看不起那些尸位素餐、整日浑浑噩噩的老学者,故此他们在对待解缙时并无好感。
当提及朱怀的名字时,解缙仍能敏锐察觉到那些资深学者眼中流露出一种异样的光彩。
其中蕴含着敬畏、畏惧、钦佩等多重情绪,总之,他们的目光十分复杂。
这使得解缙对朱怀产生了更多探究的兴趣。
显然,朱怀的声望非同一般。
不仅刘三吾对他极为推崇,连翰林院中的资深学者都对他讳而不谈。
于是,解缙再度找寻刘三吾交谈,而刘三吾并未直接阐明原因,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或许是因为朱怀曾校订过《道德经》。
解缙闻此,不禁愕然。
如此重大的事迹,刘三吾却说得如此轻描淡写?
为何我竟毫不知情?
通过观察众人的表情和态度,解缙推测,朱怀的真实情况恐怕要比他想象中更为错综复杂。
这更激起了解缙对朱怀的好奇之心。
既能通晓宫廷诸多秘辛,又能使众多人心悦诚服,这般手腕,除了皇爷爷之外,竟然还有他人能够做到?
正当解缙思绪纷飞之时,门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踏雪之声。
解缙向外看去,只见一名太监带领两名小太监走来。
解缙立刻起身迎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