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信了又能如何?如百姓会跑去赵家围着门砸鸡蛋那种,都是电视剧里的。
如今的百姓要想告官,他们自己得先受罚,熬过去才能继续。
谁敢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流言豁出去?
不过,闹出这种事来,言官就不能不说话。
御史台的人,他们不需要证据,只需要风闻就够了。
所以上书参赵元景的折子就放在了英琼楼的面前。
对此,陛下也很淡定,这种事太常见了。
御史台的人就是多数时候烦得要死,可又不能或缺的一群人。这就是他们的工作。
陛下不予置评,可这件事显然有人不想叫这么轻易的揭过。
几日后上朝的时候,言官集中开火,势必要治赵元景一个失察。
没法子,现在潘华已经调任,工部最大的官儿就是赵元景了。
下一个尚书陛下没安排,很可能就要落在赵家头上了。
这就不光是流言的问题,还有各方的利益。
赵家崛起的有点快了。
赵元景是不会跟言官互喷的,他属于不太会说话的那类人。
但是他不会,他老子会。
赵康泰的官职低,刚够着上朝的资格。站在文官最后一排的那种。
但是这人腹内有锦绣。
言官们言辞激烈,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。
赵康泰却笑眯眯的摸摸胡子,引经据典的开始辩驳。
不管言官是什么态度,他都是和煦的,一副我熟读圣人书,不跟你们这群莽夫生气的大度样子。
不管他说的内容是些什么,光是这态度,就把言官气的不轻。
英琼楼本来还有些火大,渐渐的就开始沉默了。
没法子,他这老丈人真的能说。
说到后头,赵元景已经被摘出去了。
完全成了言官和赵康泰的辩论场。
这个早朝从天不亮就开始,即将正午,还没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