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书勉大胜的消息传的京都人人皆知,报馆还为此发了一期免费的报纸,为全城百姓宣布这个天大的好消息。
还是京都好啊,什么消息都是第一手的,有报馆坐镇也无需大伙儿到处打听猜测,方便的很啊。
这些客商来到京都,除了将手中的货物卖出去不少外,更多的是感叹京都不愧是天子脚下,消息当真十分灵通,机会也比其他地方多出不少。
不少的客商有了在京都置办宅院的想法,想的是要把家里的孩子送到这里来,京都宅院一时间价格飞涨。
老丈,那是什么地方
有客商对花半里很感兴趣,他们没进去看过里面如何,但听说这里将要呈现的是几条全新的街道,据说里面的人说,华贵异常,只要开业绝对就是京都首屈一指的存在,这一点他们几乎敢打包票。
京都人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,又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,客商们一下就动了心思,这里居然和报馆一样都隶属于安南王。
老乡可知里面的铺子是租还是卖
这些就没人说得上来了,他们也没关注过啊。
客商们私下都暗中打听了起来,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华旌云的耳朵里,文绵绵听了笑了笑,咱们都只能享有四十年,卖是不可能卖的,只能出租。
明年开了年我才会来做这个事,现在还早了些。
华旌云坐下来开始了沉思,见他一直没说话文绵绵就开口问了,华旌云这才说,好些客商都想要把孩子弄到京都来念书,之前说的那个学院,我有些想要办。
一所从启蒙开始到科考的高端学院,他是越想越觉得有前途。
文绵绵也很有兴趣,她觉得可以做成一条产业链。
咱们现在有培训馆,再有个学院也没什么啊,现在的咱们培训馆是六艺,咱们还可以开始专门针对科考培训班。
相当于她现在开的是兴趣班,但还不涉及文化课啊。
我这里还了解到一个问题。文绵绵兴致勃勃的坐在他的身边,我发现大多数能考中的学子,家里的祖辈都是参加过科考的,要不就是先生参加了科考。
大多数的学子对下场科考了解的不多啊,更遑论押题了。
别说寒门学子,富商家的孩子想要考中也很难的。
那种启蒙两三年就考中秀才,苦读一二年就是举人的例子真的只是在话本子里,古往今来有几个寒门子弟能考中的
家里没有前任走过科考这条路,后面的子孙又有几个科考顺畅的
不是他们不刻苦勤奋,不聪明,只是不得其法。
且富商为了改变门楣,在子孙身上都是愿意花大价钱的,我觉得完全可以开。
在她一通鼓吹之下,华旌云更心动了。
但开设学院和做其他的买卖不同,更加的复杂,牵扯的也更多。
要不还是拉着兄长们一起
文绵绵当即就点头,学院牵扯众多,一个人是开不起来的,当然得要拉上他们。
她本想说四皇子和四皇子有点鸡肋,每次都是搭着赚钱也出不了什么力,想想又算啦,都到这个层次了就别在意那些小钱啦。
夫妻两人都是行动派,说干就干,手牵着手去了书房就开始讨论这学院到底应该如何定位,如何筹办,一直到了晚上才拿出了一个大概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