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已是拨乱反正,自己虽然辛苦些,但只要熬了过去,将来总有好过的日子在后头。
至少会比今日之前要有盼头许多。
***
杨太后的问题一个又一个,无论是对朝中官员背景,还是对宫中事务,崔用臣皆是对答如流。
他甚至还提议杨太后把朱保石暂时放在身边。
"便是臣,毕竟年老,也多年不管勾皇城司,倒不如他得力。"
赵芮身故之前,还特地托付朱保石去敲钟,说明他很是信任这个心腹,然而他才驾崩没多久,朱保石就急不可待地投了太皇太后。
杨太后很是不喜欢这样快变节的人,但是她听了崔用臣的劝说,还是同意了。
她想起从前赵芮的话。好人要用,坏人也要用,只要能做事,便不能要他样样齐全,只是用的时候,要知道那人品性。
杨太后命人去叫朱保石,下了这个命令之后,就在心里给自己鼓了一回掌。
没什么难的。
左右就是做不好而已,反正人人都知道她比不得太皇太后,想来也没什么人指望她做得太好。
除了朱保石,崔用臣还提了另一个人,那人便是被遣往外州的许继宗。
"此人在州中、阵前皆有任事,若是生了战事,有他在旁,虽未必能有大用,也能多问几句。"
大晋外任节度使的宦官并不少,有几个甚至此时还领了重兵在外,只是俱都不好挪动,而那许继宗却又不同,虽是有些经验,却并非亲自领过兵的,动起来并不为难,而且他近几年一直在外出使,对外州外县情况,民间疾苦,可谓十分了解。
崔用臣如此大公无私,全从事情出发,举荐全看才干,不看与自己的交情,这般行事,倒叫杨太后又高看了他一眼。
许继宗这个名字,她也记得。从前常见其人在赵芮面前伺候,是个很有眼力见的。
有眼色的人,一般都会有几分能耐。
杨太后暗暗记下了,决定过两日就下诏把人叫回来。
她正想着,无意间抬起头,却见得崔用臣不住往殿外看,好似有些焦躁的模样,便问道:"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吗"
崔用臣有些为难,过了一会,还是道:"今日在天庆观时,臣给殿下换衣,收了一样他的贴身之物,因回来时径直便去了殿上,没能来得及还给殿下。"
杨太后脑子里头转了好几下弯,才醒悟过来,崔用臣口中的殿下指的乃是赵昉,暗暗又夸了一句这老太监措辞得当,反应得快。
不过既是听得有赵昉的贴身之物,她也生出几分好奇心来,问道:"什么贴身的东西"
因知道这个便宜儿子生母早亡,她想得歪了,以为是从前的秦王妃给他留下来的什么东西。
崔用臣摇头道:"倒是不知,因怕殿下多想,臣当时直接就锁了起来,也不曾看得清楚。"
杨太后很有兴趣,一时也坐不住了,看了看角落里头的漏刻,道:"这样晚了,也不知道他在清华殿中睡不睡得惯,既如此,我也一同去看看罢。"